月度归档: 2022年5月

腰痛:肝肾阴亏

王某某,男,成年,1970年12月12日,初诊主诉是腰疼腿疼。
失眠眼花,头晕耳鸣,而且心情急躁啊,饮食又不好,头发脱落。

脉像:浮大舌红少苔

肝肾阴亏——腰疼腿疼。
因为虚阳上亢,所以头晕耳鸣,有性情急躁,还有失眠眼花?
所以就用这个滋阴潜阳法,因为脉象浮而大,舌红少苔。
用滋阴潜阳法,这个脉像就逐渐会转变啊。

养肾阴:女贞子,熟地。
潜阳:生牡蛎,龙骨(潜降)。
肾精:沙苑子,菟丝子(平补阴阳,涩精)。
肝血肝经:白芍,制首乌。
养心血:柏子仁9克——因为性情急躁。
养脾阴:玉竹9克,山药12克 ,
茯苓9克(稍调脾胃化湿气),五味子9克,往肾中收敛。

用了4副以后失眠头晕好转,余症还在。所以再继续养肝肾
添加牛膝9克(往下引),丹皮9克,开泄性情急躁。
女贞子,墨旱莲 一起用。养肾阴, 生地9克。

第二诊的药更凉降。生地 换熟地,加知母。去沙苑子。
稍凉的格局,更容易潜降。
6副大好转。饮食也增加啊。那么只是觉得耳鸣多梦,脉象浮弦,舌红少苔。

继续用前方,加紫石,潜降。(龙骨 ,牡蛎,紫石)

腰疼:心肾阴亏,气血不足

李某某,男,34岁,呃,出诊的时候啊,主诉是已经患了慢性肾炎,已经一年了。
下肢浮肿已消,
腰部酸醋刺痛,动则心悸,口干咽燥,睡眠欠佳,墓室少神,面色萎黄.
脉像: 玄细微数,舌净无苔.

肾阴不足,肝血得不到滋养,肝阳稍有上冲。心又不足,所以出现心悸.
所以是心肾阴亏虚阳上浮.

左路来治这个心肝肾。三部的格局。
稍稍治疗右路(右路,脾胃和肾的问题):

肾经:女贞子, 生地。
肝血:白芍,枣仁。
心血:柏子仁,枣仁,丹参。
养肺阴:北沙参和天冬
脾胃:山药,茯神、甘草
入心:远志
——————-
服用后,眠食俱佳,症状都减轻
刺痛还没有好啊,口舌仍然干燥——进一步扶正气,滋阴血
党参12克,当归12克,黄芪15克 扶气力度加大
山药15克,
生地,枣仁,丹参,菟丝子,枸杞,柏子仁,
茯神9克(安眠),鸡内金6克,调达脾胃

腰痛:肾阴亏损兼夹湿热-李斯炽

侯某某,女,36岁,1963年11月23日初诊主诉是经常的腰痛,而且尿频。
一年多来下肢轻度浮肿啊,这是水气。
全身是懈怠无力,劳动后便觉胸胁疼痛,食欲减退。
睡眠多梦,有时口干,舌质红,有薄白苔。
脉是:细数
(就像头发丝或者蜘蛛丝这么细)

肾水是暖水
排尿疼痛到底啊 ,辩证的是肾阴亏损还是肾阳亏损等。
脉细数——肾阴亏损。
知柏地黄丸清湿热的力量是不够
再加银花藤(忍冬藤),白茅根,车前草来清理湿热。(夜交藤,鸡血藤呢,也可以通络养肝血,没忍冬藤那么凉)

白茅根,车前草,入下焦清利湿热。
14副。一个月这么了以来的话,小便是正常,没有尿频和排尿疼痛的现象.
说明阴份逐渐得到养起来,湿热得到控制,右胁时觉疼痛,睡眠多梦,有时口干
脉:细弱,两尺软弱
(需要进一步滋肾养肝气)
第二诊:滋肾中间理肝气
六味地黄丸 ,加菟丝子 ,白芍12g,刺蒺藜12g,夜交藤,桑寄生 (肝肾双调)

心肾阴亏虚阳上浮-腰痛

李某某,男,34岁,腰部酸醋刺痛,动则心悸,口干咽燥,睡眠欠佳,少神,面色萎黄。

脉像玄细微数,舌净无苔。

肾阴不足,肝血得不到滋养,面色萎黄(有气虚)。心血不足,出现心悸。

三路方法:心肝肾,右路脾胃

肾阴:女贞子, 生地。菟丝子,枸杞
肝血:白芍,柏子仁,丹参。
补肺气:北沙参,天冬。
脾胃补齐:党参,山药,茯神、甘草
入心:远志。

肾阴亏损兼夹湿热-腰疼

女,36岁,1963年11月23日初诊主诉是经常的腰痛,而且尿频.
排尿疼痛(辩证的是肾阴亏损还是肾阳亏损)。
一年多来下肢轻度浮肿啊。
全身是懈怠无力,劳动后便觉胸胁疼痛,食欲减退。(肾阴亏损,带动肝气亏损)
睡眠多梦,有时口干,舌质红,有薄白苔。

最主要的是脉:细数脉 没有脉像可以有一万种解释。
——判定为,断定为肾阴亏损。
兼夹湿热(湿下肢浮肿,热:舌质红,口干,尿痛)

知柏地黄丸,加车前草,忍冬藤,白茅根。
车前子,忍冬藤,白茅根都是入下焦清利湿热。
滋肾调达肝气2
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
菟丝子12,白芍9,刺蒺藜,桑寄生入腰,夜交藤(失眠),山茱萸。

眩晕

成年女性啊,1970年发眩晕的时候就呕吐不止,而且不能正卧和左侧卧,只能向右侧卧,
性极易弄,手指随时都要经挛,不得屈伸啊,眩晕呕吐频发。
(这是肝经肝阳冲上来,把胃精也冲上来)
眼睛白金微红, 心烦尿黄。
脉:浮大而数 (不是主感冒,是主肝阳上耗,把胃经气机带上来,往上冲所以呕吐频发)
舌红少苔

病机
阴血不足,血不荣筋而手指拘挛, 木不受血,两眼昏花。 那么肝血不足,左侧之躯就失调,
阴虚就容易阳亢,阳气走于上,那么肝气上逆则怒,
胆气上逆耳鸣,胃气上逆则呕吐
【肝肾阴虚,血虚不足,肝阳上亢,肝阳上亢,那么发为这个眩晕】
用当归、首乌、白芍、生地、女贞子、玉竹补益肝血。
用钩藤、牡蛎、珍珠母潜阳息风。
用黄芩、知母清热散火。
法半夏、甘草是和胃降逆

眩晕:肝血不足。 肝阳上亢,同时呢,这个脾阴脾阳相对也不足,不能运化

26岁啊,长期以来是头部眩晕。

即晕倒,脉象虚弦,舌心微黄,
月经呢,每月至,但是近来少腹是最痛

一个肝血不足。 肝阳上亢,同时呢,这个脾阴脾阳相对也不足,不能运化

枸杞 生地 肾阴
天冬扶肺阴,
菟丝子这个扶肾中精气啊,
远志 菖蒲 开心窍,
柏子仁去油六克,养心神啊,
配牡蛎 茯神啊,养心神加甘草,

眩晕6:气血不足,虚风上扰–李斯炽

董某某,女,28岁,初诊于1960年1月20日,突然昏倒,眩晕呕吐,发病时正值月经期,
经期过后神志已恢复,两旬以内,头目人苦眩晕。
四肢无力,倦怠尤甚,目前是勉强能行动,需人扶持,
(月经期发病啊,所以他这个情况啊,是经血走了以后啊,气血都不足的情况。突然才眩晕,正气不足的虚晕)
—-
身体瘦弱,气怯神疲,舌质淡苔白。—–气血虚。
一定要诊脉:
脉:玄细而微 脉像不足叫微。精血非常不足

气血俱虚, 所以中气不足。 春天肝血不足,肝阳容易上冲。
右路扶中气:党参,黄芪,甘草,法半夏,扶中气。 法半夏辛开苦降,可以运化其他的养血的药。
左路养血:酸枣仁 当归 白芍 养肝血, 菟丝子养肾精。
茯神,龙骨往下潜降。
(党参12,黄芪12,茯神9,酸枣仁9,法半夏9,当归9,白芍9,菟丝子9,龙骨9,甘草3)
两副药吃了后减轻,但是动则加剧: 所以药量要加大,继续向下。再用潜发
加:石决明和牡蛎, 山药,
(党参12,山药12,桑寄生12,当归8,菟丝子9,枸杞9,牡蛎9,龙骨9,石决明9,黄芪9,升麻3,甘草3)
五副以后,诸症有好转,但是面部发生口疮、口干、鼻衄。——原因,扶阴份力量不够。(加大白芍,生地的量)

党参,黄芪,升麻,甘草,补气升清。
当归,芍药,龙骨,牡蛎,石决明-补血育阴镇逆。
法半夏,山药,和胃止吐。
茯神,枣仁,宁心安神。
菟丝子,枸杞,桑寄生滋肾。

眩晕5:阴亏肝旺,血虚生风-李斯炽

曲某某,男,35岁,初诊于1956年发头目眩晕,长期不能工作,经治愈后历时四年。惊吓又再发。

半月至1月又发一次,每次持续一日。
发作时:肝乘胃土,呕吐发作,肝郁借此一泄,风阳的以暂缓。
一天发作以后就几天都不能起床。
平素性情急躁,容易动,晚上睡觉一直不好。

症见:眩晕,呕吐,神志若失
脉像:细微
面色青白,舌质红,目赤,精神困乏。
心情急躁不能说肝郁肝有火。
脉细微:肝血,肝阳肾精都不足。五脏的精血都不足, 眼睛红-肝胀阴血不足。阳亢生风
肝阳泄掉了,呕吐,有可能就一段时间不发作。
一段时间积累后又爆发出来。

一诊:

治法:益血,养肝潜阳熄风,治风先治血,血行风自灭。
脉像细微,一定要养肝血,否则很难弄。

四物汤(当归,白芍,女贞子,川芎)女贞子代生地。
菊花配上石决明,往下清潜阳。
防风9克,刺蒺藜,蚕沙 –往外宣达。治肝要宣达,一味的潜镇,会反抗。
黄柏-清除湿热。防风-9克宣达(郁着的一定要宣达)
(菊花9,刺蒺藜9,蚕沙9,防风9,当归9,白芍9,黄柏9,石决明12,女贞子12,川穹6,甘草3)11味

吃了10副。 有好转,但是脉像变化不大——说明肝血还远远不足。
二诊:上方养肝血的药不多,加重

生地黄,当归,白芍,川芎再加女贞子,养肝阴。
石决明,钩藤,龙骨往下潜降。
防风,菊花,宣降风邪。
天麻,甘草
(生地黄9,当归9,白芍,川穹9, 石决明15,生麦芽12,女贞子12,龙骨,钩藤9,菊花,防风,全蝎(入络可以不用,如果有络不通可以通),天麻3,甘草3)
——–现代人脾胃弱,用石决明,容易拉肚子—
吃了后,舌尖还偏,眼睛还有细小的齿轮,肝还没有填充,肝阴还没养起来。还要继续吃药。可以养血的药再加大。

原方上方去掉女贞子加草决明,加沙参,加丹皮(继续养阴),再吃10副。
(沙参30,生地30,钩藤30,石决明30,女贞子30,旱莲草30,丹皮15,泽泻15,当归15,川穹15,蚕沙15,天麻15,防风15,龙骨15,牡蛎15,全蝎10只)伴蜜制作丸

然后前面症状都消失。
—–
继续用丸药巩固,养阴-养阴,潜肝阳,透肝气, 盐汤下,到肾。
用四物汤补血,
女贞子,沙参,旱莲草–养肝。
菊花,石决明,龙骨,牡蛎,钩藤,天麻-平肝潜阳
防风,蚕沙,全蝎-祛风。
黄柏,草决明-清热。
刺蒺藜,丹皮,泽泻—输解。

眩晕4:湿气困脾,水泛为痰-李斯炽

刘某某男,31岁 1961年5月13日出诊,眼中时发黑花。
头眩晕,心累,心跳,下肢浮肿,腹部胀满。
脉像:滞而涩
舌苔:白滑而腻,整个舌面都是水滑滑的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不治肝,主要治脾—–

温脾运脾,化痰行水
脉像没见濡脉,见得滞而涩得脉,说明有气滞。血行不畅。
(是因为湿气困住了,造成滞,湿去掉了,濡脉就会出来)
水湿聚成痰,痰上冲,眩晕。痰要温之

水痰上冲-心累心跳, 下肢微肿-脾为湿困。所以把脾运化开。

桂枝,苍术,白术,(苓桂术甘汤)茯苓,甘草。 薏苡仁(二妙散)
砂仁,厚朴—运化中焦。

半夏配茯苓
砂仁 配 白术。
泽泻白术汤
半夏加茯苓汤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(桂枝6,苍术9,白术9,法半夏9,厚朴,砂仁,茯苓,薏苡仁,泽泻,甘草)
3副,心悸大减,继续服巩固。
心下痞,隔间有水,眩晕者——半夏加茯苓汤主之。
水痰都有,所以用二陈,五苓加减。
用桂枝,甘草,温阳。
用苍术,白术 燥湿。
用厚朴,砂仁 运脾。
用半夏,茯苓-去痰。
薏苡仁,泽泻-行水。
——脾运健旺,水去痰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