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类: 眩晕

眩晕2:阴虚阳亢,肝郁脾经湿热-李斯炽

李xx, 男52岁,1965年10月23日,
主诉:头眩晕,左肩经络疼痛,上半身出汗
脉像:弦数有力,
舌苔:中心黄厚

弦数——肝
肝阳上亢,肝郁脾经湿热, 脉不见细(无血虚)——脉的重要性。
头痛,眩晕,经络疼痛,上半身出汗(肝阳上,热上冲,脾经有湿热把汗逼出来),
舌中心黄厚——脾经湿热。
(养肝阴,潜肝阳,疏肝除湿热)

方:7副
养阴:玄参,生地9.
养肝阴,潜肝阳:白芍12,牡蛎12,
清湿热:茵陈9,刺蒺藜12,桑枝18 (手臂有疼),丹皮9 , 外宣肝热。
清郁热:连翘15,
止汗润肝血:浮小麦18克,
甘草
———————–
(玄参,生地,桑枝,白芍,牡蛎,浮小麦,刺蒺藜,丹皮,茵陈,丹皮,连翘,甘草)
二诊
头眩减轻,只有用脑后才感觉眩,手臂痛自汗减轻,舌苔退。
再用前法
(麦冬9,女贞子12,玉竹12,桑枝15,牡蛎12,浮小麦18,刺蒺藜12,丹皮9,薏苡仁15,连翘9,知母9,甘草3)

湿去退了后,养阴的力度加大
(麦冬,女贞子,玉竹,)
化湿改为 薏苡仁化脾湿为主.
三诊
三诊,头眩没有,脉舌正常,只有肩手臂未好,偶尔法微热。丸剂巩固。

(玄参30,麦冬,玉竹30,白芍,桑枝60,木瓜30,秦艽30, 独活30,苍术60,冬瓜仁60,豆卷60,薏苡仁60,黄柏30,黄芩30,连翘30,甘草30)
—通络脉,除湿。 四妙丸没用牛膝,。继续养阴。化中焦。
每日三次,每次9克
用玄参,生地,白芍,麦冬,女贞子,玉竹:培育肝阴。
牡蛎,浮小麦 以汗阳止汗。
刺蒺藜,丹皮,疏解郁热。
桑枝,茵陈,连翘薏苡仁,知母,木瓜,秦艽,独活,苍术,冬瓜仁,豆卷,黄柏,黄芩:清热除湿。

眩晕1:阴虚阳亢 肝郁克脾-李斯炽

高xx,女,35岁,1965年8月28日,主诉眩晕,睡眠欠佳,面目浮肿,饮食不好,腹内发胀,舌质净红,脉像:弦细。

脉:弦细【 弦指肝, 细指 血虚】
辩证: 阴虚阳亢,肝气不舒。
三大法: 养阴, 潜阳,疏肝。
方用: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肾阴: 女贞子 12, 墨旱莲12, 生地9
肝阴:白芍12, 乌梅炭3个
调达脾气:丹皮6,白蒺藜12 (饮食不好,腹内发胀)
潜肝阳:石决明12,
胃阴,心阴,肺阴:石斛 配 麦冬 各9克。
亚黄连4.5克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【养阴的格局最多】
9副
二诊
9副眩晕减轻,面目浮肿消退,食欲增进,睡眠有效改进。
脉像:虚弦 , 舌苔干净。
(脉由弦细转变为 虚弦,血份得到润养)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仍用前法
肾阴: 女贞子 15, 墨旱莲12,
生地9(换成玄参9克,浮游之火进一步往下,减轻眩晕)
肝阴:白芍12, 乌梅炭3个
调达脾气:丹皮6,白蒺藜12 (饮食不好,腹内发胀)
潜肝阳:石决明12,增加 牡蛎18克(潜镇肝阳)
胃阴,心阴,肺阴:石斛 配 麦冬 各9克。(用玉竹12克替换)
增加:桑枝15克(调达契机)
睡觉还不安:增加 夜交藤15克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继续吃10副
三诊
继续吃10副,
病情稳定了,但是腹胀, 在上面的方中,加重疏肝理气之品【】
前面两幅要舒达肝气,调达气的药很少。
——————–
肾阴: 女贞子 15, 墨旱莲12,生地9克
肝阴:白芍12, 乌梅炭3个————-肝阴养起来了-去掉
调达脾气:丹皮6,白蒺藜12
(改为刺蒺藜18克,郁金9克,积壳9克,莱菔子15克,青皮9克,槟榔9克,木通6克)
{太寒凉了,现代人可能受不了,要拉肚子,便溏就要注意了,枳壳,莱菔子,青皮,槟榔,一用中气就不行}
潜肝阳:石决明12,牡蛎18克(潜镇肝阳)——–去掉潜降得
胃阴,心阴,肺阴:玉竹 ——————-去掉养阴(换成石斛)
桑枝15克(调达契机)———–去掉
睡觉还不安:增加 夜交藤15克———去掉
【女贞子,墨旱莲,生地,石斛,刺蒺藜,丹皮,郁金,枳壳,莱菔子,青皮,槟榔,木通】
四诊
4诊, 诸诊具减。 肿胀也消,唯中气稍微不足,前法中加补气之品
————
肾阴: 女贞子 15, 墨旱莲12,玄参9克——-去掉
调达脾气:丹皮6,
(改为刺蒺藜18克,郁金9克,积壳9克,莱菔子15克,青皮9克,槟榔9克,木通6克)
去掉寒凉的(槟榔,木通,莱菔子),寒凉的造成中气不足,加党参(泡参)9克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【石斛9,钩藤9,刺蒺藜12,丹,9,枳壳9,青皮9,郁金9,党参9,麦芽9,黄芩9,甘草3】

眩晕

成年女性啊,1970年发眩晕的时候就呕吐不止,而且不能正卧和左侧卧,只能向右侧卧,
性极易弄,手指随时都要经挛,不得屈伸啊,眩晕呕吐频发。
(这是肝经肝阳冲上来,把胃精也冲上来)
眼睛白金微红, 心烦尿黄。
脉:浮大而数 (不是主感冒,是主肝阳上耗,把胃经气机带上来,往上冲所以呕吐频发)
舌红少苔

病机
阴血不足,血不荣筋而手指拘挛, 木不受血,两眼昏花。 那么肝血不足,左侧之躯就失调,
阴虚就容易阳亢,阳气走于上,那么肝气上逆则怒,
胆气上逆耳鸣,胃气上逆则呕吐
【肝肾阴虚,血虚不足,肝阳上亢,肝阳上亢,那么发为这个眩晕】
用当归、首乌、白芍、生地、女贞子、玉竹补益肝血。
用钩藤、牡蛎、珍珠母潜阳息风。
用黄芩、知母清热散火。
法半夏、甘草是和胃降逆

眩晕:肝血不足。 肝阳上亢,同时呢,这个脾阴脾阳相对也不足,不能运化

26岁啊,长期以来是头部眩晕。

即晕倒,脉象虚弦,舌心微黄,
月经呢,每月至,但是近来少腹是最痛

一个肝血不足。 肝阳上亢,同时呢,这个脾阴脾阳相对也不足,不能运化

枸杞 生地 肾阴
天冬扶肺阴,
菟丝子这个扶肾中精气啊,
远志 菖蒲 开心窍,
柏子仁去油六克,养心神啊,
配牡蛎 茯神啊,养心神加甘草,

眩晕6:气血不足,虚风上扰–李斯炽

董某某,女,28岁,初诊于1960年1月20日,突然昏倒,眩晕呕吐,发病时正值月经期,
经期过后神志已恢复,两旬以内,头目人苦眩晕。
四肢无力,倦怠尤甚,目前是勉强能行动,需人扶持,
(月经期发病啊,所以他这个情况啊,是经血走了以后啊,气血都不足的情况。突然才眩晕,正气不足的虚晕)
—-
身体瘦弱,气怯神疲,舌质淡苔白。—–气血虚。
一定要诊脉:
脉:玄细而微 脉像不足叫微。精血非常不足

气血俱虚, 所以中气不足。 春天肝血不足,肝阳容易上冲。
右路扶中气:党参,黄芪,甘草,法半夏,扶中气。 法半夏辛开苦降,可以运化其他的养血的药。
左路养血:酸枣仁 当归 白芍 养肝血, 菟丝子养肾精。
茯神,龙骨往下潜降。
(党参12,黄芪12,茯神9,酸枣仁9,法半夏9,当归9,白芍9,菟丝子9,龙骨9,甘草3)
两副药吃了后减轻,但是动则加剧: 所以药量要加大,继续向下。再用潜发
加:石决明和牡蛎, 山药,
(党参12,山药12,桑寄生12,当归8,菟丝子9,枸杞9,牡蛎9,龙骨9,石决明9,黄芪9,升麻3,甘草3)
五副以后,诸症有好转,但是面部发生口疮、口干、鼻衄。——原因,扶阴份力量不够。(加大白芍,生地的量)

党参,黄芪,升麻,甘草,补气升清。
当归,芍药,龙骨,牡蛎,石决明-补血育阴镇逆。
法半夏,山药,和胃止吐。
茯神,枣仁,宁心安神。
菟丝子,枸杞,桑寄生滋肾。

眩晕5:阴亏肝旺,血虚生风-李斯炽

曲某某,男,35岁,初诊于1956年发头目眩晕,长期不能工作,经治愈后历时四年。惊吓又再发。

半月至1月又发一次,每次持续一日。
发作时:肝乘胃土,呕吐发作,肝郁借此一泄,风阳的以暂缓。
一天发作以后就几天都不能起床。
平素性情急躁,容易动,晚上睡觉一直不好。

症见:眩晕,呕吐,神志若失
脉像:细微
面色青白,舌质红,目赤,精神困乏。
心情急躁不能说肝郁肝有火。
脉细微:肝血,肝阳肾精都不足。五脏的精血都不足, 眼睛红-肝胀阴血不足。阳亢生风
肝阳泄掉了,呕吐,有可能就一段时间不发作。
一段时间积累后又爆发出来。

一诊:

治法:益血,养肝潜阳熄风,治风先治血,血行风自灭。
脉像细微,一定要养肝血,否则很难弄。

四物汤(当归,白芍,女贞子,川芎)女贞子代生地。
菊花配上石决明,往下清潜阳。
防风9克,刺蒺藜,蚕沙 –往外宣达。治肝要宣达,一味的潜镇,会反抗。
黄柏-清除湿热。防风-9克宣达(郁着的一定要宣达)
(菊花9,刺蒺藜9,蚕沙9,防风9,当归9,白芍9,黄柏9,石决明12,女贞子12,川穹6,甘草3)11味

吃了10副。 有好转,但是脉像变化不大——说明肝血还远远不足。
二诊:上方养肝血的药不多,加重

生地黄,当归,白芍,川芎再加女贞子,养肝阴。
石决明,钩藤,龙骨往下潜降。
防风,菊花,宣降风邪。
天麻,甘草
(生地黄9,当归9,白芍,川穹9, 石决明15,生麦芽12,女贞子12,龙骨,钩藤9,菊花,防风,全蝎(入络可以不用,如果有络不通可以通),天麻3,甘草3)
——–现代人脾胃弱,用石决明,容易拉肚子—
吃了后,舌尖还偏,眼睛还有细小的齿轮,肝还没有填充,肝阴还没养起来。还要继续吃药。可以养血的药再加大。

原方上方去掉女贞子加草决明,加沙参,加丹皮(继续养阴),再吃10副。
(沙参30,生地30,钩藤30,石决明30,女贞子30,旱莲草30,丹皮15,泽泻15,当归15,川穹15,蚕沙15,天麻15,防风15,龙骨15,牡蛎15,全蝎10只)伴蜜制作丸

然后前面症状都消失。
—–
继续用丸药巩固,养阴-养阴,潜肝阳,透肝气, 盐汤下,到肾。
用四物汤补血,
女贞子,沙参,旱莲草–养肝。
菊花,石决明,龙骨,牡蛎,钩藤,天麻-平肝潜阳
防风,蚕沙,全蝎-祛风。
黄柏,草决明-清热。
刺蒺藜,丹皮,泽泻—输解。

眩晕4:湿气困脾,水泛为痰-李斯炽

刘某某男,31岁 1961年5月13日出诊,眼中时发黑花。
头眩晕,心累,心跳,下肢浮肿,腹部胀满。
脉像:滞而涩
舌苔:白滑而腻,整个舌面都是水滑滑的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不治肝,主要治脾—–

温脾运脾,化痰行水
脉像没见濡脉,见得滞而涩得脉,说明有气滞。血行不畅。
(是因为湿气困住了,造成滞,湿去掉了,濡脉就会出来)
水湿聚成痰,痰上冲,眩晕。痰要温之

水痰上冲-心累心跳, 下肢微肿-脾为湿困。所以把脾运化开。

桂枝,苍术,白术,(苓桂术甘汤)茯苓,甘草。 薏苡仁(二妙散)
砂仁,厚朴—运化中焦。

半夏配茯苓
砂仁 配 白术。
泽泻白术汤
半夏加茯苓汤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(桂枝6,苍术9,白术9,法半夏9,厚朴,砂仁,茯苓,薏苡仁,泽泻,甘草)
3副,心悸大减,继续服巩固。
心下痞,隔间有水,眩晕者——半夏加茯苓汤主之。
水痰都有,所以用二陈,五苓加减。
用桂枝,甘草,温阳。
用苍术,白术 燥湿。
用厚朴,砂仁 运脾。
用半夏,茯苓-去痰。
薏苡仁,泽泻-行水。
——脾运健旺,水去痰消。

眩晕3:心肝阴亏,阳亢化火眩晕

孙某某,男,31岁,1959年12月15日出诊:
主诉:头晕,心累,唇红舌赤,
脉像:弦劲有力,(来势非常凶,非常不柔和)

玄劲有力:心肝阴亏,阳亢化,阳化以后出现了很热,所以才出现唇红舌赤。
心累,唇红舌赤(心阴亏损,心火旺盛)

养阴清热法:
养阴: 石斛,麦冬,花粉,玄参
清热外透:连翘,薄荷 (往外),黄芩,知母(肺经往下清)
心火:栀子,丹皮,龙胆草
————–比较凉容易拉肚子—-
(石斛9,麦冬9,花粉9,玄参9,栀子9,丹皮9,龙胆草9,黄芩9,连翘9,薄荷6,知母9,甘草3)
—-
治疗本的话,要吃一段时间,这样以后容易出问题。

石斛,麦冬,花粉,玄参,知母:育阴。
栀子,丹皮,龙胆草,黄芩,连翘,薄荷-清热外透。(入血份,丹皮,黄芩,栀子,也有入气份连翘,薄荷。)
这个病要长久吃,不是3-4副治好的。

男52岁眩晕,上半身汗

男,52岁,1965年10月23日出诊,主述是头眩,左臂经络疼痛,上半身出汗,脉象玄数有力,舌苔中心黄厚。

——脉玄数有力,一定要从肝来治。
——湿热之气把肝热给郁住了。不能去止汗
养肝阴,潜肝阳,疏肝除湿热。

玄参,生地是养阴 ;
白芍配牡蛎,养肝阴,潜肝阳;
清湿热——茵陈 , 连翘;(茵陈清肝经湿热,连翘清郁热,舌苔是黄厚)
白蒺藜,丹皮——调达肝气;解决玄数有力的问题。
桑枝——清热,引药到上枝。
甘草,浮小麦18g(消汗,润养肝血,轻清外透)

湿退了以后,养阴的力度可以加大:麦冬、女贞、玉竹。
桑枝,换茵陈为薏苡仁(化脾湿为主),连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