眩晕2:阴虚阳亢,肝郁脾经湿热-李斯炽
李xx, 男52岁,1965年10月23日,
主诉:头眩晕,左肩经络疼痛,上半身出汗
脉像:弦数有力,
舌苔:中心黄厚
弦数——肝 肝阳上亢,肝郁脾经湿热, 脉不见细(无血虚)——脉的重要性。 头痛,眩晕,经络疼痛,上半身出汗(肝阳上,热上冲,脾经有湿热把汗逼出来), 舌中心黄厚——脾经湿热。 (养肝阴,潜肝阳,疏肝除湿热) 方:7副 养阴:玄参,生地9. 养肝阴,潜肝阳:白芍12,牡蛎12, 清湿热:茵陈9,刺蒺藜12,桑枝18 (手臂有疼),丹皮9 , 外宣肝热。 清郁热:连翘15, 止汗润肝血:浮小麦18克, 甘草 ———————– (玄参,生地,桑枝,白芍,牡蛎,浮小麦,刺蒺藜,丹皮,茵陈,丹皮,连翘,甘草) |
头眩减轻,只有用脑后才感觉眩,手臂痛自汗减轻,舌苔退。 再用前法 (麦冬9,女贞子12,玉竹12,桑枝15,牡蛎12,浮小麦18,刺蒺藜12,丹皮9,薏苡仁15,连翘9,知母9,甘草3) 湿去退了后,养阴的力度加大 (麦冬,女贞子,玉竹,) 化湿改为 薏苡仁化脾湿为主. |
三诊,头眩没有,脉舌正常,只有肩手臂未好,偶尔法微热。丸剂巩固。 (玄参30,麦冬,玉竹30,白芍,桑枝60,木瓜30,秦艽30, 独活30,苍术60,冬瓜仁60,豆卷60,薏苡仁60,黄柏30,黄芩30,连翘30,甘草30) —通络脉,除湿。 四妙丸没用牛膝,。继续养阴。化中焦。 每日三次,每次9克 |
牡蛎,浮小麦 以汗阳止汗。
刺蒺藜,丹皮,疏解郁热。
桑枝,茵陈,连翘薏苡仁,知母,木瓜,秦艽,独活,苍术,冬瓜仁,豆卷,黄柏,黄芩:清热除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