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 feixu22

眩晕6:气血不足,虚风上扰–李斯炽

董某某,女,28岁,初诊于1960年1月20日,突然昏倒,眩晕呕吐,发病时正值月经期,
经期过后神志已恢复,两旬以内,头目人苦眩晕。
四肢无力,倦怠尤甚,目前是勉强能行动,需人扶持,
(月经期发病啊,所以他这个情况啊,是经血走了以后啊,气血都不足的情况。突然才眩晕,正气不足的虚晕)
—-
身体瘦弱,气怯神疲,舌质淡苔白。—–气血虚。
一定要诊脉:
脉:玄细而微 脉像不足叫微。精血非常不足

气血俱虚, 所以中气不足。 春天肝血不足,肝阳容易上冲。
右路扶中气:党参,黄芪,甘草,法半夏,扶中气。 法半夏辛开苦降,可以运化其他的养血的药。
左路养血:酸枣仁 当归 白芍 养肝血, 菟丝子养肾精。
茯神,龙骨往下潜降。
(党参12,黄芪12,茯神9,酸枣仁9,法半夏9,当归9,白芍9,菟丝子9,龙骨9,甘草3)
两副药吃了后减轻,但是动则加剧: 所以药量要加大,继续向下。再用潜发
加:石决明和牡蛎, 山药,
(党参12,山药12,桑寄生12,当归8,菟丝子9,枸杞9,牡蛎9,龙骨9,石决明9,黄芪9,升麻3,甘草3)
五副以后,诸症有好转,但是面部发生口疮、口干、鼻衄。——原因,扶阴份力量不够。(加大白芍,生地的量)

党参,黄芪,升麻,甘草,补气升清。
当归,芍药,龙骨,牡蛎,石决明-补血育阴镇逆。
法半夏,山药,和胃止吐。
茯神,枣仁,宁心安神。
菟丝子,枸杞,桑寄生滋肾。

眩晕5:阴亏肝旺,血虚生风-李斯炽

曲某某,男,35岁,初诊于1956年发头目眩晕,长期不能工作,经治愈后历时四年。惊吓又再发。

半月至1月又发一次,每次持续一日。
发作时:肝乘胃土,呕吐发作,肝郁借此一泄,风阳的以暂缓。
一天发作以后就几天都不能起床。
平素性情急躁,容易动,晚上睡觉一直不好。

症见:眩晕,呕吐,神志若失
脉像:细微
面色青白,舌质红,目赤,精神困乏。
心情急躁不能说肝郁肝有火。
脉细微:肝血,肝阳肾精都不足。五脏的精血都不足, 眼睛红-肝胀阴血不足。阳亢生风
肝阳泄掉了,呕吐,有可能就一段时间不发作。
一段时间积累后又爆发出来。

一诊:

治法:益血,养肝潜阳熄风,治风先治血,血行风自灭。
脉像细微,一定要养肝血,否则很难弄。

四物汤(当归,白芍,女贞子,川芎)女贞子代生地。
菊花配上石决明,往下清潜阳。
防风9克,刺蒺藜,蚕沙 –往外宣达。治肝要宣达,一味的潜镇,会反抗。
黄柏-清除湿热。防风-9克宣达(郁着的一定要宣达)
(菊花9,刺蒺藜9,蚕沙9,防风9,当归9,白芍9,黄柏9,石决明12,女贞子12,川穹6,甘草3)11味

吃了10副。 有好转,但是脉像变化不大——说明肝血还远远不足。
二诊:上方养肝血的药不多,加重

生地黄,当归,白芍,川芎再加女贞子,养肝阴。
石决明,钩藤,龙骨往下潜降。
防风,菊花,宣降风邪。
天麻,甘草
(生地黄9,当归9,白芍,川穹9, 石决明15,生麦芽12,女贞子12,龙骨,钩藤9,菊花,防风,全蝎(入络可以不用,如果有络不通可以通),天麻3,甘草3)
——–现代人脾胃弱,用石决明,容易拉肚子—
吃了后,舌尖还偏,眼睛还有细小的齿轮,肝还没有填充,肝阴还没养起来。还要继续吃药。可以养血的药再加大。

原方上方去掉女贞子加草决明,加沙参,加丹皮(继续养阴),再吃10副。
(沙参30,生地30,钩藤30,石决明30,女贞子30,旱莲草30,丹皮15,泽泻15,当归15,川穹15,蚕沙15,天麻15,防风15,龙骨15,牡蛎15,全蝎10只)伴蜜制作丸

然后前面症状都消失。
—–
继续用丸药巩固,养阴-养阴,潜肝阳,透肝气, 盐汤下,到肾。
用四物汤补血,
女贞子,沙参,旱莲草–养肝。
菊花,石决明,龙骨,牡蛎,钩藤,天麻-平肝潜阳
防风,蚕沙,全蝎-祛风。
黄柏,草决明-清热。
刺蒺藜,丹皮,泽泻—输解。

眩晕4:湿气困脾,水泛为痰-李斯炽

刘某某男,31岁 1961年5月13日出诊,眼中时发黑花。
头眩晕,心累,心跳,下肢浮肿,腹部胀满。
脉像:滞而涩
舌苔:白滑而腻,整个舌面都是水滑滑的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不治肝,主要治脾—–

温脾运脾,化痰行水
脉像没见濡脉,见得滞而涩得脉,说明有气滞。血行不畅。
(是因为湿气困住了,造成滞,湿去掉了,濡脉就会出来)
水湿聚成痰,痰上冲,眩晕。痰要温之

水痰上冲-心累心跳, 下肢微肿-脾为湿困。所以把脾运化开。

桂枝,苍术,白术,(苓桂术甘汤)茯苓,甘草。 薏苡仁(二妙散)
砂仁,厚朴—运化中焦。

半夏配茯苓
砂仁 配 白术。
泽泻白术汤
半夏加茯苓汤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(桂枝6,苍术9,白术9,法半夏9,厚朴,砂仁,茯苓,薏苡仁,泽泻,甘草)
3副,心悸大减,继续服巩固。
心下痞,隔间有水,眩晕者——半夏加茯苓汤主之。
水痰都有,所以用二陈,五苓加减。
用桂枝,甘草,温阳。
用苍术,白术 燥湿。
用厚朴,砂仁 运脾。
用半夏,茯苓-去痰。
薏苡仁,泽泻-行水。
——脾运健旺,水去痰消。

眩晕3:心肝阴亏,阳亢化火眩晕

孙某某,男,31岁,1959年12月15日出诊:
主诉:头晕,心累,唇红舌赤,
脉像:弦劲有力,(来势非常凶,非常不柔和)

玄劲有力:心肝阴亏,阳亢化,阳化以后出现了很热,所以才出现唇红舌赤。
心累,唇红舌赤(心阴亏损,心火旺盛)

养阴清热法:
养阴: 石斛,麦冬,花粉,玄参
清热外透:连翘,薄荷 (往外),黄芩,知母(肺经往下清)
心火:栀子,丹皮,龙胆草
————–比较凉容易拉肚子—-
(石斛9,麦冬9,花粉9,玄参9,栀子9,丹皮9,龙胆草9,黄芩9,连翘9,薄荷6,知母9,甘草3)
—-
治疗本的话,要吃一段时间,这样以后容易出问题。

石斛,麦冬,花粉,玄参,知母:育阴。
栀子,丹皮,龙胆草,黄芩,连翘,薄荷-清热外透。(入血份,丹皮,黄芩,栀子,也有入气份连翘,薄荷。)
这个病要长久吃,不是3-4副治好的。

男52岁眩晕,上半身汗

男,52岁,1965年10月23日出诊,主述是头眩,左臂经络疼痛,上半身出汗,脉象玄数有力,舌苔中心黄厚。

——脉玄数有力,一定要从肝来治。
——湿热之气把肝热给郁住了。不能去止汗
养肝阴,潜肝阳,疏肝除湿热。

玄参,生地是养阴 ;
白芍配牡蛎,养肝阴,潜肝阳;
清湿热——茵陈 , 连翘;(茵陈清肝经湿热,连翘清郁热,舌苔是黄厚)
白蒺藜,丹皮——调达肝气;解决玄数有力的问题。
桑枝——清热,引药到上枝。
甘草,浮小麦18g(消汗,润养肝血,轻清外透)

湿退了以后,养阴的力度可以加大:麦冬、女贞、玉竹。
桑枝,换茵陈为薏苡仁(化脾湿为主),连翘

药物的配合

1.肉桂配合黄连: 名交泰丸, 能治心肾不交。
2.吴萸配合黄连: 名左金丸, 能平肝制酸。
3.干姜配合黄连: 能除胸中寒热邪结。
4.半夏配合黄连: 能化痰浊湿热郁结,宽胸止呕。
厚朴配合黄芩: 能化脾胃湿热。
桂枝配合白芍: 能调和营卫。
当归配合白芍: 能养血。
当归配合川笃: 名佛手散, 能行血活血。
蒲黄配合五灵脂 : 名失笑散, 能祛淤止痛。
桃仁配合红花: 能行血通经。
柴胡配合黄芩: 能清肝胆热。
柴胡配合白芍: 能疏肝和肝。
桑叶配合菊花: 能清头目风热。
高良姜配合香附:名良附丸, 能止胃痛。
延胡索配合金铃子: 名金铃子散,能治腹痛。
附子配合肉桂 : 能温下元。
黄柏配合知母: 能清下焦湿热。
苍术配合黄柏:能治湿热成痰
杏仁配合贝母:能化痰止咳
半夏配合陈皮:能化湿痰。
神曲配合山梢:能消肉食积滞。药物的配合
豆寇配合砂仁:能健脾胃。
常山配合草果: 能止症疾。
龙骨配合牡舫:能涩精气。
天冬配合麦冬:能清养肺肾。
半夏配合硫黄:名半硫丸,治 虚冷便闭
女贞子配合旱莲草:名二至丸,能补肾阴。
桑叶配合黑芝麻: 名桑麻丸, 能治肝阳头晕。
山药配合扁豆 : 能补脾止泻。
升麻配合柴胡: 能升提中气下陷。鳖甲配合青嵩: 能滋阴退蒸。
乌梅配合甘草: 能生津止渴。苍术配合厚朴: 能逐湿浊。
豆鼓配合葱白: 名葱鼓汤, 能通阳发汗。
皂角配合白矶: 名稀涎散, 能吐风痰。
木香配合嫔椰: 能疏肠止痛。
三棱配合蓬我术: 能消坚化疮。
积实配合竹茹:能和胃止呕。丹皮配合山枙: 能清血热。
旋复花配合代赫石: 能平噫气。丁香配合柿蒂:能 止呃逆。
补骨脂配合肉果: 名二神丸, 能止脾肾泄泻。
桑皮配合地骨皮: 能泻肺火。
知母配合贝母:名二母散, 能清肺热。
木香配合黄连:名香连丸,能 止赤白痢。
白矶配合郁金:名白金丸, 能治癫狂。
积实 配合白术:赤石脂配合禹余粮: 名赤石脂禹余粮汤,能涩大肠。
金樱子配合荧实: 名水陆二仙丹, 能止遗精。
袧杞子配合菊花:能明目。
生姜配合红枣: 能和气血。

秦伯未医学名著全书 全1巨册 2003高清晰【908页】

《秦伯未医学名著全书》PDF电子书全1巨册,由中医古籍出版社2003年出版【全书908页】。

秦伯未先生,名之济,字伯未,号谦斋,是著名中医学家,中医教育家。他学识渊博,医术精湛,堪称中医界泰斗。秦老一生,著述宏富,其理论之髙深,说理之透彻,临床之实用,思路之开阔,向来为医学界和广大读者所青睐。

《秦伯未医学名著全书》目录:
上篇 增补《谦斋医学讲稿》
中篇 谦斋名著选编
《中医入门》
《中医临证备要》
《内经知要浅解》
《内经类证》
《金匮要略杂病浅说》
《治疗格律》
《清代名医医案精华》选编
《清代名医医话精华》选编
下篇 谦斋医案选编
内科医案
妇科医案
儿科医案
膏方医案
附篇
谦斋家书
谦斋诗词选
附录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