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理添加 方剂添加 自诊 网诊查看 =首页






pvfine中医藿朴夏苓汤(湿热郁阻,表里同病湿热),http:///zhongyi/c_userlist.asp ? cust_s=4482
 
 
藿朴夏苓汤(湿热郁阻,表里同病湿热)    已提交审核
1.辩证病因:
【临床表现】发热恶寒,身热不扬,午后热甚,头痛身重,倦怠乏力,胸脘痞闷,纳呆不饥(不想吃饭),口干不想喝水,大便溏滞,小便黄少,舌苔白腻,脉濡。

湿热邪气郁阻表里,发热头痛,周身沉重——湿热在表。
热蕴湿中,不得宣扬,——摸肌肤刚开始冷,久了发烫。
午后发热,

2.治疗方法:
藿香:辛温芳香,解表化湿。
豆豉:解表宣郁,助藿香祛表邪。
杏仁:降肺气,让水道通。
薏苡仁,茯苓,健脾祛湿。
猪苓,泽泻:小便,清利湿热。
半夏:降逆和胃
蔻仁:醒胃消滞。
厚朴:阴开苦降,开郁燥湿。

3.配方:
藿香,半夏,茯苓,杏仁,薏苡仁,蔻仁,猪苓,泽泻,豆豉,厚朴


藿香:生在水湿之地,喜欢水利湿。 解表利湿。 微温,止呕吐,开胃消食,去臭气,利水肿,夏季感冒要药。 能够辟恶邪气,恢复肠道正气,使得脾胃湿浊降,清阳升,有利于更好地消化食物。 香薷味浓烈以发汗解表见长,而藿香更偏重于化中焦湿浊


半夏:燥湿化痰,治寒痰


茯苓:甘、淡,平。归心、肺、脾、肾经。利水渗湿,健脾,宁心安神。 【泄利病中不用】
泄利病中不用

杏仁:太阴肺经,利下之剂,除胸中气逆喘促,治咳嗽,坠痰,润大肠。
小毒

薏苡仁:治湿痹有神,舒筋骨,止骨中疼痛,消肿胀,利小便,开胃气,治肺痈。 善消下部之湿,多用薏苡仁治痿病。 必用一二两才有用。 利水之物多损真阴之气,不能多用, 只有薏苡仁利水不损阴,不走气,跟茯苓一样的效果。


猪苓:


泽泻:泽泻利水,单独用量大有肾损伤。配熟地滋肾可以抵消。 利渗湿,泄热,化浊降脂。治小便不利,水肿胀满,泄泻尿少,痰饮眩晕,热淋涩痛


豆豉:性温,能发汗,可以用苏叶来代替。


厚朴:消痰下气。平胃燥湿。 其下气宽中,消除中焦积满,导滞下行。厚朴、大黄、枳实组成“三物汤”便是很好的消导之方。
下气,身体虚弱的容易耗气伤津

 


医案1:藿香,豆豉解表之力大于三仁汤。
三仁汤竹叶,滑石清热之力大于藿朴夏苓汤。







本站程序:修改,出错,改进,源程序索取,联系qq:22217863 (让我们一起进步)